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资讯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时间:2025-09-12 来源:水利部网站
分享到:


  本站讯 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灌溉系统工程,为北京再添一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

  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由付家台灌渠、丁家滩灌渠、公议沟灌渠、三家店灌渠和城龙灌渠五条核心古渠,以及周边古泉、古井等水利遗存共同组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50年三国时期曹魏镇北将军刘靖修建的车箱渠与戾陵堰,总灌溉面积曾达6.6万亩。跨越千年岁月,这些古灌渠依然清水长流,滋养着京西沃野,至今仍灌溉着2000亩农田。

  五条核心古灌渠之一的付家台灌渠,位于雁翅镇,是门头沟境内首建历时最长的古灌渠。其渠首设于永定河转弯的迎水侧,该处径流流速大、泥沙含量少,取水后不易造成渠道淤堵。全长4公里的渠道穿越5处人工开凿的山洞,总长66米。据史料记载,建设者当时采用较为先进的爆破技术,缩短了工程工期。

  在付家台灌渠渠首位设有泄水闸门,通过闸门调控可将永定河水引入村庄。门头沟区水务局水资源科负责人介绍,通过抬升或降低闸门即可调节入渠水量,既防止水流漫溢,也保障了村庄灌溉需求。付家台苹果、京白梨、金丝小枣等优质农产品的培育,都离不开这条古渠的持续滋养。

  付家台村村委会主任表示:“这条水渠一直是村里的农业命脉。过去种植水稻、小麦,如今改种富士苹果等经济作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的农田灌溉时节,村民会开启闸门引水入田;冬季则排空渠水,待春暖花开时,村干部带领村民清淤,保障水渠畅通。灌渠洞口铭刻着一句民间古诗:“一渠曲水抱村流,十顷沃田万斛收”,成为古渠灌溉效益最生动的写照。

  面对永定河多沙、易淤、水患频繁的自然挑战,古人创造出“无坝引水、堰控调沙”“逆坡供水、顺坡排沙”等独特技术。逆坡抬升渠底可减缓流速、促进泥沙沉降,排空时还可能自动清淤。城龙灌渠利用窄段河道提速引水,三家店灌渠设置双取水口以应对水量变化,系统性的设计有效缓解了淤积问题。更令人称奇的是“淤灌造田”技术——在非农忙时节将多沙的河水引入贫瘠河滩,沉淀泥沙、改良土壤,巧妙化水患为水利。

  除工程技术卓越外,灌渠体系的管理模式同样具有前瞻性。清代起,三家店灌渠便成立了北京最早的农民水利协会——“民生水利会”,其“水利为民”的理念与现代水利管理高度契合。如今,这些古渠被赋予新的使命:三家店灌渠转为排水通道,承担起排涝功能;城龙灌渠作为“六水联通”工程的核心水脉,助力实现“百泉复涌”。

  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灌溉系统历经千年积淀,既是古代治水智慧的鲜活见证,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未来,北京市水务局将以此次古渠入选为契机,深化保护与创新结合,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强化全域协同发展,把灌渠保护与永定河综合治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打造"水脉+文脉"融合示范带;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借助国际化平台,讲好中国水利故事。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水利水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