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资讯

黄河流域:构建“三区一廊道”空间保护体系

时间:2020-06-18 来源:中国水利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都潇潇 陈思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加强江河保护和治理指明了方向。您如何理解“幸福河”的内涵?

  张金良:幸福河的内涵包括河流健康和人民幸福两个方面。幸福河就是在维持河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为流域人民持续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河流。因此,幸福河是一条安澜的河、健康的河、惠民的河、宜居的河、文化的河。

  对黄河而言,确保“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幸福河的基本前提,达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是幸福河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标志。要通过全面保护和系统治理,兴利除害,让河流自然生命生生不息,实现人民群众洪水无忧、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人水和谐,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实现河流健康、人民幸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您对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

  张金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是要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以及更和谐的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增长,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高质量发展是有效供给性增长,指降低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实现有效供给,保持经济运行过程中供求关系的平衡;高质量发展是中高端结构增长,我国过去较长时期实际上是以传统制造业及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中低端增长;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增长,强调节能环保,是不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增长,要考虑各种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遵循客观规律,量力而行;高质量发展是和谐增长,要求每个社会阶层的福祉都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

  记者: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需要哪些标准衡量?

  张金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刚性约束,可用水量是“刚”,用水定额也是“刚”,是不能突破的红线约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明确流域的可利用水量,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弄清楚各地可用水量,进行合理分水,控制用水总量;要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强化用水定额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和省(区)用水定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推进全面节水和控水。

  二是坚持量水而行,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根据各地区确定的可用水量和用水定额,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提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实现还水于河。

  记者:目前,黄河流域治理与保护面临哪些形势和问题?

  张金良:首先,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径流量显著减少,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未来黄河径流量还将进一步减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潜力有限;其次,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长期存在,同时,黄河中游北干流缺乏控制性工程,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再次,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洪水防御调度难、威胁大;还有,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荒漠化、沙化土地集中分布,水土流失严重。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您在黄河流域的治理与保护方面有什么建议?

  张金良: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分类施策,提升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生态功能,构建黄河流域“三区一廊道”生态功能和水功能空间保护体系,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

  提升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 一是加强黄河源区保护。在黄河源区加强退牧还草、封山育林、沙化草地治理、湿地保护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河源区河湖生态空间和水源调节功能,加大扎陵湖、鄂陵湖生态保护力度。二是提升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加强玛曲、若尔盖等区域草原草甸湿地封禁保护,以玛曲、若尔盖为主建立世界级黄河湿地公园。对黄河青海段、甘肃段和四川段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三是实施支流源头保护。以祁连山、秦岭、六盘山、白于山等为重点,在支流源头区实施林草植被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升支流源头的水源涵养能力。

  进行荒漠防治与沙化治理。一要实施防风固沙工程。以五大沙漠(沙地)为重点治理区域,持续推进沙漠防护林体系建设。二要加强上游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在贺兰山东麓、阴山-大青山南麓等重点地区,实施增绿、固沙、扩湿工程。通过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围栏封育等措施,推进内蒙古高原西部与南缘、宁夏中部、青海塔拉滩等地水蚀风蚀交错区和农牧交错地带生态退化、沙化综合治理。三要稳定人工绿洲。以宁蒙灌区为重点,以沿黄灌区为主、灌区外围生态修复区为辅,构建沿黄生态带。

  对河口区湿地进行生态保护。一要加大河口空间管控。合理确定河口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制定负面管控清单。开展刁口河故道等备用流路生态修复,推进退塘还湿、退田还滩。二要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坚持河流-海洋-陆域系统保护与治理,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评估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三要持续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充分利用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实施河口淡水湿地生态补水,适时开展备用入海流路生态补水,维护河口三角洲良好生态。

  构建河湖生态廊道。一是维护河流廊道功能。落实河流生态流量(水量)指标与过程管理,开展黄河干流生态水量调度。推进支流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量调度,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加强上游干流以及湟水、大通河、洮河等支流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二是实施河流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建立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到2035年主要污染物控减40%,严控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入河量,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98%以上。三是下游生态廊道建设。按照“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水沙自由交换、三滩分区治理”,在宽滩区实施三滩分治,塑造“高滩”、“二滩”和“嫩滩”的空间格局,作为生活、生产、生态的基底,形成黄河下游800多千米生态长廊,保障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安全。四是湖泊生态治理。实施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科学论证水系连通工程,择机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

  加强黄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一是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推进黑山峡、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水沙调控整体合力,提高黄河水沙的调控能力,科学管理洪水、协调水沙关系。二是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补齐黄河上中下游、干支流防洪工程短板,实施宁蒙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推进下游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基本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完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创新下游治理方略,因滩施策,实施三滩分区治理,破解防洪保安和滩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退还挤占黄河生态水量,实现“还水于河”,构建以“一线七库”为主,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为补充的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供水安全。二是建设三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古贤、碛口、黑山峡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利用当地风、光资源,打造水电、抽水储能、光伏、风力发电为一体的5000万千瓦级黄河“几”字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节水、减排、水土保持和生态资源恢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水务论坛公众微信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