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资讯

我国启动实施“地学长江计划”

时间:2017-12-06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酝酿两年之久的“长江流域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研究计划”11月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启动,吹响地学研究向长江进军的集结号,将整合国内外地学资源,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地学长江计划”是由1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倡议、中国地质大学牵头发起、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面向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性科技创新计划。旨在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所面临的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汇聚国内外地学优势资源,搭建多学科交融平台,系统研究长江流域深部与表层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过程与演化,服务长江流域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做出地学界应有贡献。

  “地学长江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谢树成介绍,“地学长江计划”以长江中游为重点区域,向上游、下游和流域周边适当延伸,围绕长江流域深部过程、表层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系统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科学研究方向:一是全球变化与重大工程驱动的长江流域变化、预测及其对策与管理,二是宜居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地质过程及其资源能源与环境效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这两大研究方向,涵盖了学校80%科研人才的研究领域。

  启动仪式上,成立了“地学长江计划”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地学长江计划”研究指南。“地学长江计划”总投入经费10亿元,分三个阶段推进。(记者 俞俭)

  地学长江计划简介 

  “地学长江计划”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长江经济带发起的战略性科技创新计划。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解决长江流域所面临的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撑。“地学长江计划”主要聚焦长江中游,适当向上游、下游和流域周边延伸,重点围绕长江流域深部过程、表层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实施“地学长江计划”实现“三个一”的战略目标,即形成一个稳固的研究基地、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的大学科群、谋划一个地学大智库。

  两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全球变化与重大工程驱动的长江流域变化、预测及其对策与管理。

  以鄂西-江汉平原为重点地区,围绕长江中游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重大工程所导致的江湖关系发生巨大变化趋势下,流域在地下空间结构、地质灾害、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开展系列研究,提出流域大保护的对策和依据,并对未来变化进行预测。

  方向二:宜居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地质过程及其资源能源和环境效应。

  围绕深部地质结构、过程与资源环境工程等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选择长江中游(中上扬子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壳幔相互作用及结构演变的动力学过程、元素迁移富集再分配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开展地下不同尺度的透明化等研究。

  院士寄语

  夏军: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地学长江计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地学长江计划是地球系统科学,包括地表和地下,自然和人文的交叉,来聚焦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和地质生物过程的问题,来探索长江流域的变化和规律,为保护长江、安全长江,做出科学的贡献。作为其中一员,将鼎力支持和合作,共同把这件事做好。

  陈颙:2015年10月,在长江的安徽段330公里的长江长段,有十几个单位的1000位科技人员在长江的航道里面激发了500次地震波,长江两岸布设了4000套地震仪器,这是一次充满梦想的大型科学活动。中国科学院也关注和支持“地学长江计划”,其中有一个报告就是利用长江水体开展地下探测计划建议。我们想在中国建十几个地下的激发地震波的发射台,每一个发射台都可以覆盖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做到将来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明灯。我对“地学长江计划”很有信心,一定会取得成功。

  殷鸿福:长江流域是国家的经济、人口重心,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和一带一路战略基地,其发展攸关国家命运,而发展成败取决于长江大保护的成败。因此长江资源、环境承载力,尤其是占主体的长江中上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极其重要。“地学长江计划”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资料摘自湖北日报)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水务论坛公众微信

关注有惊喜